体所书写、表现出的一种特殊面貌、气象。为什么要划分出“象”层,这和现代分工越来越细,和有书法家这个称呼有关。当今,我们往往讲到书法时就会和书法家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在无形中缩小了书法的范围,反而增加了许多书法方面的困惑。这一点古人更比我们“宽容”,这或许因为古人没有硬笔、计算机,书法和一般写字与我们相比更加“一体”的原故,其“书法技巧”普遍掌握,因而更强调书法“精神”方面,这样更能揭示书法的真谛。早在东汉时蔡邕是这样认为书法的:“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13】蔡邕认为:只要有一种气象的书写,就能称之为书法。蔡邕这里的“象”和我们这里的“象”有相通之处,也有所区别。我们这里的“象”的范围是除去了被称之为“书家”的作品,在书法创作上具有相当的技术准备的书法作品和书法资源。
一些不是所谓的书家的书法,或不能作为典范性的书法资源,它们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岁月的磨炼和风雨的洗刷下,具有了一种特有的审美个性。如摩崖石刻、钟鼎款识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感受,总有一种特别的“象”,有人会说这是一种古朴美、金石味,其实仔细想来这很模糊。刚刻的石刻、刚铸成的铜器和经历了千年风雨、泥土腐蚀过的美学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古朴美和金石味也是完全不同的。墨迹的流传收藏、简牍帛书的重见天日、那些“写经生”虔诚的誊录、穷乡辟攮的儿女造像,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久经沙场的猛士英雄、叱诧风云的领袖人物的墨迹文字等等,他们的书写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象,或自身具有、或外在的赋予,不管如何都有着可观的美学内涵,他们的书法你如果用书法家的要求来解读它,那你会生出很多疑惑和不解。但是,你常常会发现,这类书法往往比书法家的字更富有价值、更有影响,这是一个特殊的书法群体,这是书法的宝贵财富,也是书法的独到之处。
(二)归入“象”书法的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书法可以归入“象”层的范畴呢?或许有人会问,通过以上的介绍,“象”层的书法不是也属于道的“境界”范畴吗,那么和第二种“精神”层有何区别呢?其实,问这个问题也就是书法之所以如此复杂的关键问题。上面所讲的“精神层”它必须是建立在“技术层”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它必须符合基本的书法技术参数,才能谈“精神”,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支撑是谈不上“精神”内涵的,也就是说这类书法的精神境界必须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上。有意思也令人头疼的是,一般艺术没有技术层是无法谈论“精神”的,如歌唱家没有一副好嗓子,并受到相当的训练是不会成为歌唱家的,他的歌声也没有多少价值,他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和“文化”有研究的价值,绝不会以歌唱家自诩;画家,没有相当的色彩、造型、笔墨的训练是不会成为画家的,还有作家、诗人等等。那么,是否是书家没有自知自明,沽名钓誉呢?当然不可否认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绝不仅仅如此,如果只是如此我想书法也简单了。书法独特的是:那些不具备“技术”层的书写文字,也往往被称作为书法,而且被大部分人所公认,甚至,比所谓的书家的书法更有价值,这就是书法的特殊之处。
所以,能归入“象”层书法的,是具有一种特殊的背景、特殊环境的文字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景象,并具有相当的书法审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