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文字系统,虽然是从汉字中蜕化出来的,但由于突破了表意这一关而形成了日本民族所习惯的表音特点,就不能把它看作是汉字简单的翻版。但是,从书法角度上看,由于它与汉字草书有着千丝万缕的承传关系,它就很难突破中国书法的那一套表现方法。进行假名书法创作,必须熟练地掌握中国书法的结构、线条、章法等艺术上的法则,因而,当时的它仍然是中国书法的派生物。我们说日本书法(包括汉字和假名)之所以能与中国书法进行交流,中国观众在看到这些作品时感到并不陌生,其原因即在于此。——欣赏趣味、创作过程、艺术语言的相似,在两国观众的心里油然产生一种亲近感,在看西方抽象画派展览时也许会出现的目瞪口呆的突兀感,在看日本书法作品展览就不会产生。此无它,两者的艺术渊源一致故也。
好了,我们已经了解了日本文字的产生和书法艺术的产生,这给以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这一段也许略嫌枯燥的探寻,我们找到了几条主要的线索,应该把它总结一下:
(1)日本最早出现的是汉字书法,这是因为,日本最早的文字是汉字。
(2)日本民族文字——假名出现得较晚,它的依据是中国的草书与楷书。
(3)由于以上两点,中国书法的艺术标准和规律对于日本书法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4)同样由于以上原因,日本书法艺术的发展就与中国书法截然不同,它属于双线型的发展状态。这两条线就是:1.汉字书法,2.假名书法。两者不可缺一,共同从文字基础上构成了日本书法的历史。
这里研究的是书法史,而不是文字学或文学。因此,对于我们而言,第四个特点是尤其需要注意的,它又成为我们以后各个学术观点展开的基础。
书法与宗教之间的密切关系
纵观整个日本书法的历史,就会明显地感觉到:书法与宗教之间有着某种特殊的依赖关系。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巨擘空海就是入唐的僧人。如果以平安时期为日本书法史的第一个高潮的话,那么这个高潮就是由僧人们掀起的。反过来,宗教又借助于书法而巩固自己的地位。没有哪一派宗教不依靠书法而能在日本站稳脚跟,禅宗的流传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这种似乎不可理解的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奥妙?
日本是个非常尊崇佛教的国度。空海入唐带回了许多佛经佛具,促进了日本佛教划时代的发展。这一向被传为佳话,但这是平安朝的事,事实上早在大和时期(相当于中国隋朝),日本就已经开始向中国派遣使节以求佛法了。《隋书·东夷传》载:
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
所谓的“重兴佛法”,当然是指隋帝继北周废佛法之后竭力复兴佛教的情况。在日本的《驭戎概言》中则是这样记载的:
“及至圣德太子听政时,所遣多为求佛法之使节……。”
这两段记载很吻合,从记载中可以总结出两点:①当时日本很注意中国统治者对宗教兴废的动向。他们情报很快,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