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町时期“墨迹”开始盛行,出现了梦窗疏石(梦窗国师)、虎关师炼、宗峰妙超(大灯国师)等禅宗艺术家,开创了一代新风。
江户幕府开始,和尚书法被部分地保存下来。中国渡到日本的僧人们建立了黄檗宗,在书法上形成了黄檗派,上承禅宗书法,下开新的风气。其中以隐元、独立、木庵、即非、独湛等人最为有名。隐元、木庵、即非还被尊为“黄檗三笔”,影响很大,不言而喻。这些人是标准的和尚书家。但江户时代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宽永三笔”之中,如本阿弥光悦、泷本昭乘,还有荻生徂徕等等,他们既非僧人,也不是官僚贵族,而是士族知识分子。后期的“幕末三笔”市河米庵、卷菱湖、贯名海屋,以及池大雅等人,也都是这类身分。这些人在当时被称为是尚古主义书家。从书家的身分变化中,可以看出日本社会的前进在书法艺术上产生的痕迹。标准的文人们终于扣开了书坛的大门。
江户时代除了黄檗宗以外,“禅宗样”也并没有消失。白隐、慈云、寂严、仙压、良宽等僧人们的书法承传了荣西以来的血脉。最有趣的是,戏剧界人士冈崎屋勘六作为书家竟创立了“勘亭流”书派,作为近代市民阶层的参与书法创作的尝试?“勘亭流”是很值得我们加以认真注意的。
此后就是明治。书家的身分与江户时代并无大异。副岛苍海、岩谷一六、日下部鸣鹤、中林梧竹等也都是文人知识分子。
这种调查也许是枯燥乏味的。榜上有名的书家们,现在对读者而言还很生疏,但整理一下也有好处,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以后研究下去就会方便得多。
综上所述,日本书法史上书家身分的变化,大致呈现出如下的趋向:
从这张表中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个结论:僧人身分在书家中占很大比重。不管哪个时期,都少不了这些和尚,这符合[书法与宗教之间的密切关系]中论述的学术观点。
第二个结论:江户以前的书家都是由从政者或从佛者兼任。专业书法家的出现则是在江户时期。这种现象与中国截然不同。在中国,除了唐代书家“类多廊庙之士”以外;宋代作为纯粹的文人书家的已经大有人在,宋代书法的特点之一就是书家大都是文人,从业余书家主持一切到文人书家统治书坛,日本比中国迟了将近五百年,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历史现象。
第三个结论,这样的发展趋势符合社会前进的规律,贵族的被淘汰导致了贵族书家的消失;市民阶层的形成导致了市民书家乃至各种身分书家的出现。书法家松尾芭蕉同时又是个俳谐大师,书法家契冲同时又是个学者;再推而广之,文学大师井原西鹤出身于大阪商家;戏曲大师近松门左卫门出身于下级武士家庭。市民阶层的参与艺术创作,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在司本的出现和日趋繁荣。书法艺术如此,其他艺术也如此。
再来看第二个题目。
关于书家的多才多艺,与身分有联系也有区别,且前后期也不完全一样。这里所谓的“才艺”,当然是指除了书法以外的技能,事实上,不可能所有的书家都有多才多艺的问题,但统计一下它的范围和表现,仍然可以说明一些问题。通过它可以考察当时书家知识面的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