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互相支持又互相限制,形成了这种特殊的循环形式。可以肯定,如果杨守敬没有在明治年间把篆隶魏碑带去日本,现在的日本书法与篆隶碑版也许仍然是毫不相干的。
书家们的才艺和身分
这是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就是化一点调查的功夫罢了,但对于深刻认识日本书法历史而言却并不是无足轻重的。为了条理清晰,做到一目了然,我们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二是书家的身分,二是书家的才艺。先谈第一个题目。
在日本书法历史上,书家们的身分一般不超过两个范围。一是从政的官僚,二是从佛的和尚。但在后期,这种现象有所改变。文士们和商人武士乃至平民阶级中人也有参与书法创作并负有盛名的。当然,在这里不必去细分是汉字书家还是假名书家,一律平等对待。
如同任何国家的历史记载一样,总是帝王将相创造历史,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的。本书法史上最早出现的两位书家的身分是太子和皇后。圣德太子所写的《法华义疏》和光明皇后所写的《乐毅论》今天看来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如果作品属实的话,那称他们为第一代书家是毫无愧色的。据说日本书法史上书家名字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推古天皇年间,相当于中国隋炀帝时。
从遥远的推古朝下来,就是平安“三笔”空海、嵯峨天皇、桔逸势。当然还应该包括最澄。空海和最澄都是僧人,他们在延历二十三年入唐,次年回到日本。嵯峨天皇自然不必多说,桔逸势是个官吏,当时任“但马权守”之职,晶级并不算很高。他之能挤入日本书法的“凌烟阁”,确实使人感到意外。
接下来的是纪贯之,他担任过“大内记”、“土佐守”、“御书所预”、“木工权守”等职,是内宫的官吏,他还是编集《古今和歌集》的首脑。《古今集》的编集在当时的日本朝廷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可证他的地位并非可以小觑。菅原道真在日唐交流史上是个重要的人物,在宽干六年被任命为遣唐使,但他上书坚决请辞,并最终结束了当时两国遣使交流的活动。既然身任遣唐使,要担负联系两国的重要使命,当然也是个不小的官僚。他有一手很美妙的书艺,至今仍然在日本被尊为“书法和文字之神”。此后则是平安“三迹”了。小野道风是仅次于空海的划时代书家,号称“野迹”,他是日本官僚阶层中的少壮派,少年得志,受到天皇的器重和宠爱。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号称“佐迹”和“权迹”,是当时声名显赫的贵族,都是在日本历史上首屈一指的统治达二百六十年之久的藤原一氏的子弟。藤原佐理官职品级达到从三位,藤原行成更是达到正二位,官至“权大纳言”,进入了统治集团的核心。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这些第一流的巨匠之外,当时藤原天一族还出现了许多二三流的书家,如道长、伊房、定信、定家等等。平安后期,确实可称为贵族书家称雄的时代。在平安末尾还出现了一个和尚书家西行。
镰仓时代的初期,首先出现的书家是荣西、道元这两个入末僧。他们引进了禅宗,也引进了东坡山谷式的新书风,给予刁本书坛以很大的刺激。在贵族方面,后鸟羽天皇、后醍醐天皇和尊圆亲王等作为皇室在书法上颇事盛名,此外,还有祖元、一休宗纯、兰溪道隆等和尚也是名驰遐迩的胜手。有趣的是,这时贵族书家却不见了,大约是镰仓武士们的专政,把那些柔弱和贵族们整得落花流水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