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
孙杰《从甲骨文的书契谈其字体特色》发表于《书法研究》第3期。
安国钧《甲骨文字集联诗格言续编》、《甲骨文字书例》出版。
容庚卒(1894—),广东东莞人,早年师从罗振玉、王国维,对殷周以来甲骨文、彝文字进行过大量的研究。青年时先攻小篆,后转向金文、甲骨文书法,其书端庄清隽。
1984年
3月3日,徐稷香《郭沫若手书甲骨文(为柳非杞手书)》发表于《人民日表》第8版。
《甲骨文字书道のすすめ》城南山人著,由日本株式会社日贸出版社出版。
河南建立安阳殷墟博物苑。
河南安阳举行殷墟笔会、甲骨文还乡书法展。
河南巩县建立“甲骨书法碑廊”。
刘亮《我国最早的微型刻字——陕西岐山县出土的西周甲骨文》发表于《书法》第4期。
诸乐三卒(1902—),浙法安吉人,解放初在浙江美术学院对甲骨文产生浓厚兴趣,除精读少数甲骨拓片、影印件之外,还大量抄写、集联,其甲骨文书法用笔厚重,古朴自然。
1985年
《书法》第2期发表唐复年《甲骨文简说》。
游寿《殷契选释》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欧阳可亮编辑出版《甲骨文书道作品集》。
日本贝塚茂树著、杨升南译《评甲骨文断代研究的字体演变观》发表于《殷都学刊》第4期。
陈恒安《殷契书法漫述》发表于《贵州省博物馆馆刊》创刊号。
安阳甲骨学会成立。
1986年
欧阳可亮《甲骨文还乡之愿》发表于《殷都学刊》第1期。
刘桓《从甲骨文到金文》发表于《文物天地》第2期。
《书法研究》第2期、4期分别发表王慎行《卜辞书法的结体与布局初探》、冼剑民《甲骨文的书法与美学思想》。
5月18日,童稼霖《古朴遒劲数甲骨》发表于《苏州报》。
6月,朱鸿元《青铜刀契刻甲骨文字的探讨》载于《甲骨文与殷商史》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8月5日,陈振濂《空间美的确立——甲骨文艺术》发表于《光明日报》。
9月,何崝《甲骨文字帖》由巴蜀书社出版。
10月,日本内山知也编《甲骨文墨场必携》由东京木耳社出版。
刘兴隆《甲骨文集句简释》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1987年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成立,胡厚宣任会长。
美国魏乐唐《魏乐唐书甲骨文集联》出版。
1988年
台湾严一萍合编六家为《集契汇编》发表于《中国文字》新12期。
锡山秦氏古鉴阁藏本《殷墟文字集联》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孙叙常撰集《龟甲兽骨文字集联》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9年
4月,徐振韬在英国杜伦大学东方博物馆举办甲骨文书法展,为在国外举行甲骨文书法展之发端。
6月,王宇信《甲骨学通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第十六章为《甲骨文与甲骨书法》。
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
10月,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其中收录有刘江等对商周甲骨文及近现代甲骨文书法篆刻名家名作的品评文章)由大地出版社出版发行。
刘兴隆《甲骨文集联书法篆刻专集》出版。
1990年
徐谷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