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呈现。就“震惊美学”本身来讲,其产生作用的前提是接受者自身与艺术作品所带来的心理状态之间的巨大反差。一旦接收者习惯了这种震惊的方式,提高了心理反应的阈限,这一类并不具备较高美学价值的艺术作品就会像躺在超市货架上百无聊赖、乏人问津的脱水蔬菜一样,因为接收者的审美疲劳而失去存在的前提,因此也无法继续应用于其他群体。
第五环节:公共化与增值
由于艺术品价值生成的特殊性,任何形式的艺术收藏只有进入了公共领域,并充分与构成艺术世界这一特殊场域的众多不同性质与功能的微观环节包括观众、艺术批评、艺术机构、媒体、艺术市场等实现深度的多向互动才能通过公共化来实现价值的放大和增长。
与艺术机构的互动
与艺术机构的互动之展览合作
在公共艺术机构中,伦敦的皇家美术学院是萨奇最重要的合作伙伴。1993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了名为“20世纪美国艺术:绘画与雕塑:1913—1993”(American Art in the 20th Century——Painting and Sculpture 1913—1993)大型美国现当代艺术展。在这次展览中汇聚了大量这一时期美国绘画与雕塑艺术的经典作品,在英国艺术界和社会中引起了极大反响。除了在机构所在地伯灵顿大楼(Burlington House)设有主展场外,展览还专门在萨奇画廊开辟了副展场。这次展览虽然没有展出萨奇的个人收藏,但是权威艺术机构举办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艺术展览将有力地提升萨奇画廊的学术品质与公众关注,间接地提升了萨奇个人收藏的价值。而在1997年和2006年,萨奇就在皇家美术学院为自己收藏的英国、美国年轻艺术家举办了两次大规模群展——“感性:萨奇收藏年轻英国艺术家”和“今日美国”。依靠这两次展览,萨奇将参展的近百名年轻艺术家与皇家美术学院卓越的学术背景和权威性的公众形象联系在一起,为其藏品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除此之外,萨奇还与多个国际一流美术馆、博物馆进行合作,通过展览推广自己的艺术收藏:1998年和1999年,柏林的汉堡巴恩霍夫博物馆(Berlin Hamburger Bahnhof Museum)与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BrooklynMuseum of Art)为“感性:萨奇收藏年轻英国艺术家作品展”举办了德国和美国部分的巡展;2007年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季1] (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又为“今日美国”站举办了俄罗斯部分的巡展。
通常来讲,重要的艺术机构往往具备更加严格的学术要求,然而萨奇作为私人收藏家之所以能够有机会与之进行合作,其根本原因却并非收其收藏品质的卓越而更多是借助资本的力量——私人部门中财富的剧烈膨胀与国家对公共部门经济支持力度的大幅削弱所造成的两者间的权利转移是其成为可能的根源所在。
与艺术机构的互动之私人赞助
除了联合举办展览,萨奇还以赞助人的方式依靠艺术机构为自己的收藏赚取梦寐以求的高质量的公共性。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萨奇就参与到英国最重要的两个公立美术馆——泰特美术馆和白教堂(the Whitechapel Gallery)美术馆——的社会活动中:1982年,他成为泰特美术馆“新艺术赞助人”(Patrons of New Art)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