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欢迎您  注册会员 | 会员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社会聚焦: 司马南之殇,资本绞杀背   我们为什么要支持司马南   回归毛泽东路线已是大势   警惕“中国版”雅科夫列   抓纲治国推动国民经济新  
网站首页 本站新闻 时政要闻 社会聚焦 港澳台区 中国文协 领导介绍 协会报刊 文艺动态 文化产业 文艺创作 文艺评论
电影电视 书坛画苑 民间文艺 人物专访 会员名录 音乐舞蹈 娱乐视野 收藏展览 国际交流 世界文联 当代作协 网民议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收藏展览 > 正文

收藏家如何塑造艺术史

作者:盛戈   2011-2-13 来源:世界文艺网 【字体: 我要评论(0)
额回报;而即使今后对其丧失了兴趣或者未能如预期般获得成功,也不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损失。这些都使人不由得怀疑萨奇的购买行为背后所表现出的投机意图。

对艺术品进行分类

  第三环节:分类

  从萨奇画廊的展览史中可以发现,除了为非常有限的少数艺术家举办过个展,萨奇画廊的绝大多数展览都是各种规模庞大的群体性展览。与常规的按照某一特定的美学主题对参展艺术家进行选择有所不同的是,萨奇画廊的群展几乎都是以参展艺术家的国籍和主要活动区域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类,并通常采用“某国”艺术或艺术家作为展览标题。

  这种现象暗示了萨奇并非仅仅关注少数重点收藏和推广的艺术家而是拥有国际性的视野,对某一特定区域的艺术家进行整体性的呈现并按照个人趣味和目的对该地区当代艺术进行定义的企图。截至目前,萨奇已经推出了来自6个主要区域——英国、美国、德国、中国、中东、印度——的艺术家,其中“年轻英国艺术家”群体是最为成功的案例,萨奇也因此被媒体誉为“定义20世纪90年代英国前卫艺术的人”。然而其他5个区域的艺术家群体相比之下却反映平平,尚未在国际当代艺术界中获得高度的认可与影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区域性分类方式的优势不仅在于其规模效应使得展览所呈现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也更易于通过媒体等渠道进行放大。但同时其制约亦相当明显——庞大的规模和繁杂的内容使得展览相对而言难以形成明确而独特的美学概念或特征,而这恰好是艺术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这也是这六个区域艺术家在萨奇收藏中所遭遇的不同境遇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环节:标识化

  萨奇深知只有凭借标新立异的美学主张制造全新艺术风潮与现象而不仅仅是赞助、收藏、推广几名出色的艺术家才能为自己赢得进入艺术史的机会,一旦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或扭转人群的观念,他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在这一逻辑的驱使下,萨奇试图依据艺术家群体及其作品的内容与特点,利用独特的美学概念(如同广告中的“卖点”)对其进行整合,进而为其赋予易于识别与记忆的明确标识。萨奇收藏中对于艺术家群体的标识化的第一次尝试也是最为成功的案例,是“年轻英国艺术家”群体所表现出的强烈的“震惊美学”特征。这个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艺术家群体,是萨奇根据个人审美趣味筛选、收藏的英国本土前卫艺术家群体,他们一改英国昔日保守的文化态度和艺术传统,创作了众多极富争议性的艺术作品。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所包含的更多的是“震惊价值”(shock value)而非真正的艺术价值,是为了震惊而震惊。然而无论外界如何反应,毫无疑问的是这种震惊美学已经成为“英国年轻艺术家”群体甚至萨奇个人收藏的标志。

  除了“年轻英国艺术家”群体,萨奇还重点收藏了“年轻美国艺术家”“年轻德国艺术家”,甚至是“年轻中国艺术家”“年轻中东艺术家”,但后者均未能像前者一样体现出明显的标识性并产生巨大的媒体、社会、业界效应。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萨奇作为一名收藏家,并不具备相应的学术能力像专业学者、理论家一样发现或提出具有真正学术价值的艺术观念或艺术风格、流派,例如布雷东之于超现实主义,格林伯格之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或者奥利瓦之于超前卫艺术,而更多的只是对各种最新产生的艺术现象

1234567899页 当前第:4/9
打印此文】 【收藏此文
 
领导活动                          更多>>
时政要闻                          更多>>
文艺评论                          更多>>
民间文艺                          更多>>
文艺动态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文化部 中央电视台 新华通讯社 人民日报 世界文艺网
新浪网 国际新闻在线 环球联合网 中国时代网 中国经典网 中国文协网 中国文化新闻网 中国名家网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文化部 国务院参事室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央电视台 世界文艺网 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老三届人联谊会 中国炎黄书画院 12580网站目录 中国画学会 国家财政部外国贷款 我们的毛泽东 红色正义网集 新加坡华人网 戴旭新浪博客 左翼作家新浪博客 革命战士新浪博客 刘云峰新浪博客 当代作协新浪博客 世界文艺新浪博客 中国文化新闻报新浪博客 中国城市环境 路透社 英国新闻 法国新闻 透视俄罗斯 俄罗斯新闻 中国公益摄影师 中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 黄山艺术摄影 安徽艺术摄影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 东方红 共产主义旗帜 集体经济 毛泽东博览 毛泽东思想 毛主席 中央电视台 长安风雷书画艺术网 菩提树画院 世界文学艺术家联合会 世界文艺网 中国文协网 中国文化新闻网 中国名家网 中国经典网 环球联合网 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中国当代作家协会 中国文艺家协会 速帮建站公司
网站首页杂志社简介组稿发行处征订启事协会顾问高占祥协会顾问张德广协会顾问刘坚协会执行主席刘云峰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文化新闻报社的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书面授权。信箱:ciala301@126.com。联系QQ:907322786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ICP备13046230号
建议使用IE8版本以上浏览器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