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业频道 >> 市场农业 >> 正文 |
土地荒芜、自然村消失 中国农村面临之严峻现状 一。问及吃饭的问题,都说种一季水稻后,可以管吃两年甚至三年,不足的时候,就到镇上买点来吃。显然,人口的减少,吃饭问题已经更容易解决了。
二是旱地的种植方式,已经全靠除草剂和农药了,过去都是犁地,锄草,现在都不用了,但这样连续多年种植下去,田地退化,土质板结,种上的庄稼更容易发生自然死亡之类的疾病,产量大减。老人们都自我解嘲:这哪里是种地啊。他们也深知这种方式不可持续,但没有劳力,又有什么办法呢? 三是种上茶叶或者油茶。采取简单的方法种旱地,也已经力不从心,就采取一种更省力的方法,种上茶叶或油茶,表示这田地还有主人,不可变为大家的牛马场。至于茶叶今后的市场需求,甚至是否能够把茶叶采出来,都没有来得及考虑,与其说是种植经济作物,不如说是因为种不了,又不愿意被他人占用,采取的一种暂时占田的办法。 四是田地周围的树木开始吞噬农田。因为人口越来越少,加上现在饲养猪的方式就是吃饲料,不需要柴火,甚至烧饭也都用上了沼气,而建筑用材也基本停止,因为盖房子的高潮已经过去。于是田地周围的树木肆意生长,农田往往成为一个个的林中小洞,结果是庄稼的光照不足,林中各种大小动物开始与人争夺粮食,小则松鼠、鸟雀慢慢的侵占,大则有野猪成片的蹂躏。 目前还有老一辈的村民苦苦支撑,往后的发展,基本可以断定,年轻人不会种地了,自然和人争夺田地的较量,将会以自然的胜利而告终。当然,人退林进,也未必不是好事,但村庄的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日渐凋零的老一辈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实行责任制初期的一代人,当时基本都是三十几、四十几岁,到如今,都已经是七十开外的人了,这一代人,早期经历了大集体时代,辛苦操劳还无所获,半饥半饱的过日子,子女众多,更是艰难度日,后期经历了改革与分田到户的责任制,感觉自己的劳动回报很直接,很有保障,就胼手砥足,起早贪黑,为自己的那个富裕梦想而竭尽全力,所以,这一代人是最辛苦、勤劳的一代人。 劳动惯了,也就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长期习惯的生活,是难以短时间内改变的。村子里六七十多岁的老人,很少坐在家里享福,只要有最后一点力气,都是坚持劳作,认为白日闲过,就是一种罪过。子女辈将孙辈留在家里,爷爷奶奶辈再次充当一次父母辈,一把屎一把尿的带两三岁的小孩,接着就是上幼儿园,来回七八里路的山路,不择寒暑,每天跑两次,待到大一点,到镇上上学,奶奶们又合租一个小房子,算是陪读,并且,把孩子一送进学校,马上去找各种副业来做,只要能够赚几个钱,什么都愿意做。村子里的庄稼,也就是这些老人们种出来的,单独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种上二十斤玉米种的玉米,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精力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接二连三地,这一辈人开始凋零 相关阅读:
·撤销人民公社是一次真正的历史大倒退大折腾 2014-5-18
·华农学霸弃保研创业种田 回应:当农民是体面工作 2014-1-26
·警报:房地产市场即将崩盘,内含惊天大阴谋 2013-12-2
·漫画“我想再干五百年”走红网络 揭延迟退休遭百姓反对原因 2013-11-24
·小孩扶老太反被赖撞人 不严打此等恶贼难伸张正气 2013-11-24
·李家洋曾称3-5年保证转基因大米占领13亿人餐桌 2013-10-31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公开揭露湖南贺延伟放高利贷侵占他人房产事件 2013-7-15
·同一个中国——首届两岸四地中国大学生视觉艺术大赛筹备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2013-6-10
网友评论: |
|
|||||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合作 ┊ 书刊杂志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时代出版社和中国时代网的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投稿信箱:wlaap@qq.com 建议使用IE8版本以上浏览器预览 |